记者了解到,为加快改善中小企业商贸服务环境,今年中央财政特别安排专项资金,采取无偿资助的形式,对2014年度重点展会(即商务部主办展会和商务部引导支持展会)的办展机构减收或免收中小企业的展位费予以补助,全国有73个重点展会列入补助项目,总补助金额41858万元。
“五金博览会获得千万资金扶持,说明商务部对我们这个展会很关注。”浙江中国科技五金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兴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和永康国际会展中心这个大平台的有效利用有关,也说明五金博览会的办展指导思想得到了充分认可。
“五金博览会到会展中心举办后这几年,规模扩大、档次提高,影响力得以增强”
会展中心为博览会影响力“添翼” 作为一个品牌展会,五金博览会至今连续举办了18届。经过18年的历程,它走出了一条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成功之路,已经成为一个展示世界五金名品的大舞台,成为推动永康从小五金向大五金、传统五金向现代五金转变的强大内驱力。
不仅如此,在五金博览会的带动下,依托永武缙五金产业集群发达的五金产业和庞大的专业市场优势,整个永康的会展业也蒸蒸日上,多面“开花结果”:从过去全年只有1个展会,发展到目前的门博会、农展会、汽车展、模具展、人居展等多个专业展会,举办展会的频率越来越密集。
更重要的是,展会的这种生命力,在永康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变得愈加蓬勃而旺盛。一个事实是,因为会展中心的有效利用,五金博览会可谓如虎添翼,硬件条件得到明显提升,也为会展经济的持续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1年9月,永康投资10.8亿元,建成启用了总建筑面积16.2万平方米的永康国际会展中心,这座永康有史以来最大的会展单体建筑,整体形状宛如一只展翅腾飞的凤凰,把五金博览会推上一个更高、更大的舞台。
远远地眺望永康国际会展中心,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东、西塔楼上的大型室外全彩多媒体显示屏特别惹眼。据介绍,显示屏总面积达到2200平方米,堪称国内最大。
不仅如此,会展中心的展位全部按照国际标准,参数要求是3米×3米以上。以前开博览会时,有些参展商想设计新颖别致的形象造型,可是受到顶上的电风扇限制,展位最高只有3米。现在限高加到6米,参展商可以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像进行布展。
除了面积和高度走向国际化,环境也更加人性化。以往的五金博览会因为在老展馆里举办,只有电风扇,再加上人流量大,室温比较高。如今新的会展中心不仅展厅空旷,而且全部安装了环保性能超高的水冷空调系统和电动排烟排风系统,即便再拥挤,也不会让人感觉狭促。
记者了解得知,永康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当年,就成功举办了第16届中国五金博览会,商交额超过以往任何一届,高达98.96亿元,第17届五金博览会更是发生交易额108.7亿元,比上一届增长9.8%,到去年的第18届五金博览会,交易额又创下新高,达到115.8亿元。
“五金博览会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后这几年,规模扩大、档次提高,影响力增强,在全国的知名度也得以大大提升。”李兴旺说。
今年4月,中国五金博览会荣获“2013年度中国行业品牌展会金手指奖TOP3·五金工具类金手指奖”,被浙江省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评为“2013年浙江省十大品牌展(博)览会”。而会展中心本身,继今年5月获得“2013年度会展产业金手指奖·最佳展览场馆品牌奖”后,8月份,又斩获了“2013年度中国会展产业金手指奖·最具影响力会展场馆”奖。
“为了让尽可能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其中,我们将会展中心资源进行了最大化利用”
服务企业是办展的不变主题 除了会展中心的“添翼”作用,李兴旺认为,获得“财政奖励”也是五金博览会办展理念得到充分认可的一种表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去年,面对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大趋势,五金城大力推进产城融合,提出要更好地发挥五金展会在区域产业升级和城市经济转型的引领作用,并着力打造引领五金产品升级的展示平台、引领五金产业发展的信息平台,引领五金产业发展的创意平台以及引领五金产业发展的服务平台。
正是在这种办展理念的指引下,五金博览会显现出了强大的品牌效应。
以第19届五金博览会为例。记者了解到,截止9月9日,展会共吸引了18个省(市)报名企业2015家,申请标准展位2617个,特装展位面积21180平方米,三个数据都超过了笫18届五金博览会的报名总数。此间,尽管展馆规模一扩再扩,展位依然供不应求。
“为了让尽可能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到展会中,我们将会展中心的资源进行了最大化利用。”李兴旺告诉记者,和大企业一样,中小企业对五金博览会同样十分关注,在今年实体经济发展艰难的情况下,它们对参展的渴求也非常迫切。
不仅如此,在内容设置上,今年五金博览会安排的诸多活动也是为参展企业量身打造。首届中国(永康)网货节、首届永康市跨境电商高峰论坛、2014年中国(永康)工业设计展、中国永康五金指数论坛等等,无一不是引导企业向产业链两端提升,在提升管理、改变销售方式等方面做出努力。
采访中,李兴旺对导报记者称,今后企业的发展将会是走“专业化生产”、“信息化”、“小制造”三者相结合的路径。“小制造指的是个性化制造,即市场需要什么,企业生产什么。”他说,专业展会就是要契合这种需求。
而就五金博览会来看,它一直在朝着上述方向不断努力。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如今参展商各种层次的需求都能在五金博览会上得到满足。“不单是产品展示,新技术、新信息、新手段等都能在这里领略到。”李兴旺表示。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始终以企业的所思所想为先,五金博览会才得以在商务部改善中小企业商贸服务环境的步调里,找到了契合点。
采访中李兴旺透露,此次获得的千万元专项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助符合相关条件的参展中小企业。根据商务部批准的减免方案,符合条件的参展中小企业可享受展位费较大幅度的减免优惠,最高不超过2万元。目前,五金城集团公司已经开始参展企业专项资金补助的资格初审工作。
“每家企业申报补助资金要填写6张表格,处理这些申报材料,假设两三个人来操作,一年才能完成所有工作量。”李兴旺说,为了尽快惠及企业,五金城正集中全部精力,力争在近期完成这项工作。
来源:市场导报